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华夏历史 > 春秋历史 > 马陵之战齐国为何能胜魏国?

马陵之战齐国为何能胜魏国?

时间:2019-07-14 08:56:18来源:网络作者:清風明月逍遥客阅读:


马陵之战是发生在战国中期一场比较重要的战役,当时魏公决定称王,于是邀请各诸侯国前来赴会,但韩国和齐国没有出席。此后魏惠王便下令攻打韩国,齐国见状便出兵援韩。当时齐国的将领有主将田盼、军师孙膑,魏国则派出太子申前来抵挡,结果魏军全军覆没,导致国力遭受重创,从此失去霸主地位。不过当时魏国兵力不输齐国,为什么最后下场却是被齐军全歼呢?

马陵之战齐国为何能胜魏国?

公元前341年,魏国派大将庞涓攻打韩国,韩国弱小,顶不住魏国的进攻,只好求救于齐国。齐国在权衡利弊后,派田忌和孙膑领兵救韩。庞涓得到齐国救援的消息后,迅速从韩国退兵,回援到魏国东侧,以阻击从东面而来的齐军。

庞涓是战国初期的魏国名将,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计把他的膝盖骨刮去,并把他软禁起来。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才逃出魏国,投奔齐国,成为了齐国的军师。

齐军得知魏军的动向后,孙膑建议田忌说:”魏军十分强悍,素来看不起齐军,轻慢齐军胆小,我们何不利用这一点,进行诱敌深入,再寻找战机围歼他们。“

马陵之战齐国为何能胜魏国?

田忌认为孙膑说的有道理,听从了孙膑的计策,在退兵过程中屡次示弱,引诱魏军进入狭窄的马陵道,在马陵道设伏兵将魏军全歼,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如下: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於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当时齐国派出救韩的总兵力也就十万人左右,请问十万人的兵力,需要建十万个灶吗?难道每个灶只能供应一个人的伙食?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用减灶的方法来迷惑敌人,希望使敌人觉得自己的士兵逃跑了很多,实在不是什么高明的计策。

马陵之战齐国为何能胜魏国?

齐军之所以减灶,目的在于使魏军认为自己的士兵在大规模逃跑,但这显然不符合逃跑士兵的心理。如果齐军是在进军的过程中,士兵们考虑到马上就要和魏军交战了,慑于魏武卒的赫赫威名,有一部分逃跑,也说的过去。假如是在齐国境内,这么多人当逃兵,似乎也勉强说的过去。但这时的退兵是在魏国境内,当逃兵也是逃在人家地盘,无依无靠,无亲无故,能逃到哪里去。所以,此时跟着大部队撤退比私自逃跑要安全的多,怎么可能出现这么多人逃跑的现象呢?如此不合理,庞涓能不怀疑?

战国时期各国军纪已经非常地严明,士兵逃跑的后果非常严重。再说了,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自己的家还在齐国,家人也还在齐国,不为自己着想,总要为家人着想吧。所以,若说有少数人开小差逃跑,或许有可能,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高达70%的士兵逃跑,显然是不合常理的。这么反常的事情,怎能不引起庞涓的警惕?

著名的军事家孙膑恐怕不会想出这么拙劣的计策,名将庞涓也不可能这么轻易的中计。除非孙膑很天真,庞涓太愚蠢。

马陵之战齐国为何能胜魏国?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在韩国向齐国求援时,描写了齐国君臣的一段对话:

孙子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於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於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宣王曰:“善。”乃阴告韩之使者而遣之。

这里的孙子,指的就是孙膑。在这段话里,孙膑建议齐国再等一等,待韩魏之间打的精疲力尽时,齐国再出兵也不迟,到时齐国以精锐之师,对付魏国的疲敝之师,才是最有利于自己的。而这个建议,显然得到了齐王的认可。

另外,韩国在魏国的西南面,当庞涓得知齐军来救援的时候,又率领已经疲惫的魏军,在两三天之内,狂奔了几百公里,从魏国的西南面,跑到魏国的东北面去阻击齐军,可谓是雪上加霜、疲上加疲。而齐国虽然深入魏国境内,实际上却是以逸待劳。

马陵之战齐国为何能胜魏国?

所以,齐军击败的其实是一支已经精疲力尽的魏军。战役的过程,应该没有什么诱敌深入,也没有什么设伏后的万箭齐发,双方很大的可能是在马陵道打了一场惨烈的遭遇战,最终齐军艰难获胜,且损失也不小,算是“惨胜”。

马陵之战齐国实际上是为了与魏国继续争霸,不让魏国喘过这口气来,所以不得不联合秦、赵两国,继续攻击魏国,想把魏国彻底击垮。

马陵之战齐国为何能胜魏国?

但齐国的做法,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既得利益。在此次三国联合攻魏的行动中,得益最大的实际上是秦国,此役秦国以商鞅为将,大破魏军,俘虏魏公子卬,尽得魏国“河西之地”,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了黄河边上,为此后崛起奠定了重要基础。

与此同时,魏国在马陵之战失败后,把自己的都城从安邑迁到了大梁。据《竹书纪年》记载,安邑位于中条山与太行山之间,虽易于防守,但四周不如大梁平坦。迁都大梁,易于兵力调动,主要意图在于继续与齐国争霸(避秦在其次)——魏国不服输啊。

齐国救韩时机关算尽,意图以逸待劳,想以小的损失,击败魏国疲惫的主力,以取代魏国在战国初期的霸主地位,没想到却是两败俱伤。最后,还惹得魏国迁都大梁(大梁与齐国很近),将主要矛头指向自己,可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实在是得不偿失。


标签:马陵之战齐国魏国 上一篇:长平之战结束之后,为什么其他五国不趁机攻打秦国? 下一篇:谁帮助重耳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抢占沙发抢占沙发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吾爱诗经网立场。

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业界动态 / 本周热文 / 你言我语

最近更新

最新排行

历史图库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