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成语大全 > 权宜之计典故出处介绍

权宜之计典故出处介绍

时间:2018-08-08 11:25:48来源:本站整理作者:灿烂海滩阅读:

权宜之计这个成语大家并不会感到陌生,那这次就主要跟大家讲讲权宜之计的典故和出处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古代有很多人都是因为不会用权宜之计最后丢了性命,权宜之计的背景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王允虽然靠着连环计杀了董卓,但是自己却也被夷了三族,其中就正是因为王允不懂权宜之计,一起来看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权宜之计典故出处介绍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后汉书•王允传》,时间是在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主人公是王允。原文如下:

允性刚棱疾恶,初惧董卓豺狼,故折节图之。卓既歼灭,自谓无复患难,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权宜之计典故出处介绍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王允性情刚直,锋芒毕露,痛恨邪恶。当初因为惧怕董卓的凶狠,所以屈己下人,设法对付董卓。等到董卓被杀之后,他自认为不再有危险艰难。至于交接往来,经常缺少温和柔润,依仗正直掌握重权,不因循时势采取符合时宜的做法,因此众多大臣不肯依附他。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文中所说的“权宜之计”,意为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这也是《后汉书》作者范晔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权宜之计典故出处介绍

本文所指的王允不懂“权宜之计”究竟是什么呢?结合《三国志》和《后汉书》的相关记载,大致有三条。一是错杀了大儒蔡邕,二是不信任吕布,三是不肯特赦董卓余部。这三条也导致了王允后来三族被灭的悲剧。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董卓篡政开始说起。董卓废少立献,引发朝野强烈愤怒。朝臣中有伍孚等人行刺董卓,朝外有袁绍等关东诸侯起兵对抗董卓。而王允既没有行刺,也没有与袁绍等人联合起来对抗董卓,而是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在董卓身边潜伏下来,等待时机诛杀董卓。可以说王允此举的风险更大,更值得后人赞赏。不过,当王允诛杀董卓之后,不仅将董卓家族诛杀,同时还错杀蔡邕,这引发了不少当初与王允一样暂时依附董卓的朝臣不满。从此,王允便失去了不少朝臣的支持。

权宜之计典故出处介绍

其次,王允之所以能消灭董卓,吕布居功至伟。但王允执政后,却非常瞧不起吕布,态度也越来越冷淡。这就造成了吕布的不满,也引发了不少将领的不平。故此,后来董卓残部进犯长安时,军队一触即溃。

第三,王允不肯特赦董卓余部,逼得李傕、郭汜等人纠集残部向长安进军。董卓残部是当时最为彪悍的军队之一,战斗力很强。这也导致了后来长安之战的失利,王允最终三族被灭。如果王允能够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采用“权宜之计”,东汉王朝也不至于那么快便沦为傀儡,三足鼎立的局面能否形成也尚属疑问。

标签:权宜之计典故出处 上一篇:前歌后舞典故出处介绍 下一篇:穷寇勿追什么意思?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抢占沙发抢占沙发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吾爱诗经网立场。

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业界动态 / 本周热文 / 你言我语

最近更新

最新排行

历史图库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