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吕不韦为什么自尽

吕不韦为什么自尽

时间:2021-10-27 17:15:42来源:本站整理作者:本站整理阅读:

说到吕不韦,他作为一个商人辅佐子楚,他的商人头脑还是非常强大的,而且赚取了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吕不韦本来就为秦王努力了一生,可是最后为什么吕不韦却要饮酒自尽呢?而且是在看了秦王给他写的一封信之后,对于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只能说吕不韦和嬴政之间的渊源还是非常深刻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吕不韦为什么自尽

在古代重农抑商的经济体制下,商人本就地位低微,可是秦朝的吕不韦是个例外,他以商人的身份从政,通过各种手段,辅佐子楚即位,以商人的思维,赚取了最大化的收益。

吕不韦发迹之后,不仅成为头号权臣,甚至一定程度上操纵着秦国的国政,历朝历代,但凡是权臣或名将,大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吕不韦同样也逃不出这个怪圈。

史料记载“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

公元前237年,嬴政解除了吕不韦相国的职务,将其赶出咸阳,到河南去就封。固然吕不韦已经不是相国,但其势力仍然不小,很多诸侯宾客仍接连不断地去拜见吕不韦,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嬴政给吕不韦写了封信。

信中满是威胁,并命令他和家属迁到蜀地,吕不韦意识到大难将至,便服毒自杀了。

他在看了嬴政的信之后,知道嬴政对他很不满意,甚至可以说非常的仇恨自己,虽然嬴政没有说要杀他,但是保不住那一天就对自己秋后收账。如果真的到那个时候,不仅自己会惨死,而且还会牵连自己的一家老小。吕不韦在权衡之后,决定先发制人,自己先饮毒酒自杀,以此来消除嬴政的怒气,同时还可以保全自己的家族。

吕不韦为什么自尽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被称为“四公子”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名扬四海。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而自己也是堂堂秦国丞相、秦王的仲父,不应该被他们比下去,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他还把书的内容写在布匹上,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但是最后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

吕不韦为什么自尽

先秦风气,名士所养门客人数越众越说明名士声誉高。比如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魏有信陵君,都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政治名人,在列国间享有极高声望。吕不韦认为,自己身为强秦相国,比上述诸人自愧不如,因此也招贤纳士,对前来跟随的门客礼遇有加,给予厚待,欲与上述名士的门客相竞。当时各国名士又常以所养宾客能著书立说为荣,所以吕不韦也命门客编纂其所知见闻,一部辉煌的集体创作横空出世,后以他的名义发表,这就是《吕氏春秋》。这是吕不韦执政期间所做的一件大事。

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吕氏春秋》被列为杂家,其实,这个“杂”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用自己的主导思想将其贯穿。这部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国纲领,又给即将亲政的秦始皇提供了执政的借鉴。可惜,由于吕不韦个人的过失,使秦始皇对这部书弃而不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吕氏春秋》的价值逐渐为后人领悟,成为了解战国诸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他的谋略和口才都是中国历史人物中第一流的。他凭着一人之力、三寸不烂之舌,就促成了自己终生的荣华富贵。他是那种善于进行大的策划、善于实施和完成这个策划的人,这种人要口才出众,自己就是自己谋划的贯彻实施者。

标签:吕不韦秦国历史 上一篇:三国时唯一没有打过败仗的人是谁 不是赵云而是他 下一篇:杨修算是顶级谋士吗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抢占沙发抢占沙发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吾爱诗经网立场。

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业界动态 / 本周热文 / 你言我语

最近更新

最新排行

历史图库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