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华夏历史 > 晋朝历史 > 魏晋名士都很潇洒,为何最后都归隐山林?

魏晋名士都很潇洒,为何最后都归隐山林?

时间:2019-11-04 08:24:59来源:网络作者:平凡的世界0430阅读:

说到魏晋名士其实很多人都知道的,这些人都还是非常的有自己的一套风格的,其实不是说风格了,就是说他们生活态度,这些名士都过得非常的潇洒,感觉无忧无虑的,但是最后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他们很大一部分都归隐了山林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

魏晋名士都很潇洒,为何最后都归隐山林?

“仕”和“隐”本身就是一种矛盾,而这两个字也一直困扰着我国古代的文人,所导致的是,古代名士身上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隐逸之心,他们或多或少的想归隐山林,关于这一点,魏晋名士最有发言权。

这是个不被人关注的时期,但凡有人的关注的就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名士们大多都是隐士,这个时期,明显是名士和隐士矛盾最为激烈的朝代,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一个“乱”字。

魏晋时期时局不稳,战乱导致生灵涂炭,士人的性命也是朝不保夕,晋朝虽然统一了三国,但司马炎之后几乎再无用有用的皇帝,即便是不了解晋朝的人也或多或少的听说过,这个朝代的皇帝几乎都是傻子,更是闹出“何不食肉糜”这样的千古奇谈。

魏晋名士都很潇洒,为何最后都归隐山林?

这种情况下,魏晋的名士虽然学者儒家的学说,却不可能有着儒家积极入世的观念,但这个时期又给了他们太多见识仕途文化的机会,因此也没有老子无为的隐世观念,他们是介于出世和入世之前的一群人,做的是一种中庸之举。

这种人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身在山林却心在朝野,三国时期的名士大多都是这种人,诸葛亮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另外一种是身在朝野,但心在山林,这种人更多的是出现的晋朝时期。

当时有一位叫陆机的名士,从小就受父母思想的熏陶,一心醉心于仕途,很是执着,然而现实却一再将他打入牢底,由于不得入世的苦闷,他写了许多抒发苦闷情怀的诗。

陆机的遭遇可以代表一大批当时的文人,当入世之心被现实所阻挡时,隐逸的思想便跳了出来,这种由入世到出世的变化,正是这个时期文人矛盾的心声。

魏晋名士都很潇洒,为何最后都归隐山林?

总之可以理解为,魏晋的朝廷将一大部分有志之士拒之门外,乱世又添油加醋了一把,文人不得已而归隐山林,但他们的学识并不是为了归隐山林而学的,而是为了出世后准备的。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即便是从前的人,那些诗文完全超出了现实的“田园诗人”和“山林诗人”是根本不存在的,也是没有的,既然你都超出于世了,自然应该连诗文也没有,因为诗文也是人事,既然有诗流传下来,就不能说完全的忘记尘世归隐山林。这样的话便很好的解释了魏晋的名士为何都是隐士,在他们归隐山林的这一阶段,可能只是一个过渡期,虽然有少部分人最终音讯全无,但大部分人还是在过渡期之后走出山林。

标签:名士魏朝晋朝 上一篇:王莽的头颅有什么特别的?为何历代帝王要将其珍藏200多年? 下一篇:我国历史上的五胡乱华时期到底乱到了什么程度?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抢占沙发抢占沙发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吾爱诗经网立场。

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业界动态 / 本周热文 / 你言我语

最近更新

最新排行

历史图库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