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华夏历史 > 春秋历史 > 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时间:2018-12-30 12:17:43来源:本站整理作者:史海撷英阅读:

初秋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魏国因为正处中央战乱之地,所以魏文侯心生忧患,是魏国成为最先推出变法的国家。此后魏国国力日渐强盛,在战国200多年的历史当中,成为最前称雄的国家。如此具有居安思危传统的国家,为什么最后还是走向了衰败呢?这就和魏惠王当时的执政离不开关系了。不过战国七雄各自都有过一番崛起,谁也不能保证可以一直长久称霸下去,那魏惠王当时做了什么,致使魏国开始走下坡路了呢?

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魏国到了魏惠王的手上,形势并不是很好,虽说魏国的军力国力还保持在战国第一,但地缘劣势随着周边大国的崛起已经显露无遗。而且在魏惠王继位之初,魏国爆发了一场内乱,国家差点一分为二。使魏国经济军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现在很多人认为魏惠王是个老迈昏庸的君主,刚愎自用,流失了很多人才,这实在有失公允。魏惠王是个很有能力的君主,在其继位之初便可窥一二。

前370年,魏武侯突然暴毙,由于未立储君,魏武侯的两个儿子魏罂和魏缓为了争夺储君之位大打出手,魏国内乱爆发。韩懿候和赵成候见魏国大乱,抓住机会以帮魏国平定内乱的理由联合出兵,赵韩联军在浊泽大败魏罂。将魏罂的主力团团围住。韩懿侯和赵成侯便商量着如何处理魏国局势。赵成侯认为,杀掉魏罂,拥立公子缓,逼迫魏国割地求和。韩懿侯认为,将魏国一分为二,最大化削弱魏国。二人意见不合,相持不下。韩懿侯干脆直接撤走军队,不管魏国的事了。赵成侯见韩国军队撤走,心里没了底气,干脆也悄悄溜了回国。

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魏罂死里逃生,立即集结军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平定国内所有反对势力,以武力统一了魏国,这就是魏惠王。魏惠王继位后,肃清朝纲,收买人心,整纪军队,魏国很快就恢复了元气。第二年连续两次打败赵韩军队。稳定了中原的局势,重新肃立了魏国的霸权。由此可见,这位魏惠王,确实称得上一个合格的君主。

魏国在中原的战场尚能把控,但对于西方秦国的进攻,魏惠王就显得捉襟见肘。前366年,魏韩联军进攻秦国,被秦国军队打败。前364年,三晋联军与秦国军队战于石门,秦国兵团大败三晋,斩首六万。对秦国作战的屡屡失利,并非是魏惠王的无能,而是基于两个原因。一:魏国战略重心的东移,早在魏武侯时代,魏国就在河西之地大量修建长城和要塞,由此可以看出,从这时候开始魏国对秦国的策略就已经转攻为守了。二:前384年,秦献公继位。这一年,秦国在秦献公的主持下,进行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改革,正是这次改革,使秦国恢复了国力,奠定了强大的军事基础,此后,秦国在对三晋的战争中鲜有失败。

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魏国虽然在河西的战场上屡屡失败,但河西之地寸土未丢。魏惠王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还维持着魏国的霸权。

有人说,魏国就应该一直贯彻魏文侯的战略方针,联合三晋,一心灭秦。不过这个方略放在魏文侯之时可行,到了魏武侯和魏惠王时代,完全行不通。三晋领土犬牙交错,利益分均难以平衡,矛盾激发是迟早的事,韩、赵也不甘心永远屈居魏国之下,势必要为了各自的利益走向分裂以至相互攻伐。至于灭秦,就更难以实现。战国时代,除非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否则绝对难以灭掉一个大国。魏惠王正是看到了这点,才把精力都用在中原争霸上,甚至把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这也是为形势所迫。可以说魏惠王在战略布局上,并没有犯什么大错。

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至于说人才的流失,确实为魏国感到惋惜,但真正值得惋惜的不是魏国没有用这些人才,而是惋惜这些人才都跑到了其他国家对抗魏国。在那样的形势下,魏惠王即使留下了如卫鞅这样的变法家也不能改变魏国的根本,因为魏国已经进行了一次变法,而且国内没有什么激烈矛盾,留下卫鞅再次变法也不过是锦上添花。

所以,即使换一个比魏罂更有能力的人来做君主也难以将魏国的霸权维持下去。魏国的衰落不在魏惠王,即便魏惠王联合三晋,重用人才,但别国的崛起是他不能阻挡的。形势的发展容不得他选择。

标签:战国七雄魏国魏惠王 上一篇:春秋晋国是怎么灭亡的? 下一篇:一鼓作气的主角曹刿,是个什么样的人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抢占沙发抢占沙发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吾爱诗经网立场。

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业界动态 / 本周热文 / 你言我语

最近更新

最新排行

历史图库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