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华夏历史 > 清朝历史 > 慈禧怎样掌握大权的

慈禧怎样掌握大权的

时间:2021-04-06 17:59:43来源:网络作者:本站整理阅读:

说起慈禧太后,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慈禧太后是咸丰皇帝的嫔妃,同治帝的母亲,同时也是晚清时期当之无愧的政治女明星。大清这艘巨轮也是因为她的掌控而一瘸一拐的的走向了灭亡。关于慈禧,我们对她的关注点大多数都集中在她的后半生。西方人的入侵、内乱不止,大清朝风雨飘摇之际,慈禧稳坐中庭,对内排斥变革,对外卑躬屈膝,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但无论是皇帝,还是一干重臣,竟然没有一个人敢于挑衅慈禧的权威,只能看着她胡作非为、我行我素。那么这位晚清实际上的皇帝,是怎样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后宫嫔妃,一步一步掌控大权的呢?

慈禧怎样掌握大权的

1、十七岁入宫,生下皇长子,母凭子贵

1852年,慈禧入宫,赐号“兰贵人”,这年她十七岁。慈禧工于书法,且颇有见地,很受咸丰皇帝宠爱,咸丰帝甚至允许她代笔批阅奏折,并对朝政发表自己的看法。

十九岁时,慈禧被封为懿嫔。

二十一岁时,也就是1856年,慈禧生下了咸丰帝的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帝),晋升为懿妃。

二十二岁时,也就是1857年,再次晋升为懿贵妃。

在封建王朝的后宫里,有了皇子,意味着身份有了根本的转变。这时候的慈禧,生下的可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于是母凭子贵,慈禧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慈安。这也成为了她以后驰骋政坛的“第一桶金”,也是最大资本。

咸丰六年,即公元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1860年9月英法联军逼近北京,京城震动。咸丰皇帝急忙带着慈安和慈禧以及一班亲信,逃亡到承德去。咸丰帝没有想到,这次离开京城,就永远回不来了。

1861年8月,到承德不到一年的咸丰帝驾崩。作为唯一继承人生母的慈禧决定搏一把。

慈禧怎样掌握大权的

2、咸丰帝驾崩,两个女人对抗“顾命八大臣”

咸丰帝临终前,交代了几件后事。这几件后事,看似十分全面妥帖,实际上惹了大乱子。

第一件事就是委命“八大臣”,托孤。

“著派肃顺、端华、景寿、载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好家伙,一下子整了8个辅政大臣,号称“顾命八大臣”。

第二件事就是制衡。咸丰帝也知道,不能让辅政大臣的权力过大,必须有制衡的办法。于是咸丰帝规定:皇帝的谕旨由顾命八大臣拟定,但要生效,须盖“御赏”“同道堂”两枚印章。“御赏”印由皇后慈安掌管,“同道堂”印由皇子载淳(实际上由母亲慈禧掌管)保管。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帝后和顾命八大臣之间的相互制衡,防止大臣专权。

但由于这份权力太大、太诱人了,作为制衡的双方,两太后和八大臣,都想从自己的角度解读咸丰帝的遗诏,以为自己这一方争取更大的权力,并削弱另一方的权力。

“顾命八大臣”率先发难。他们指出“谕旨由大臣拟定,太后不得更易,章奏亦不呈内览”。意思就是,今上的谕旨由八大臣拟定,而谕旨的内容两宫太后不得更改,甚至大臣们的奏折,也不拿给两宫太后看。也就是说,八大臣把两太后的“制衡权”,解读成了“同意权”——我们拟出来的东西,你们两位太后不能看,也不能发表意见,只需要盖个章让它生效就可以了,别的你们管不着。

两太后大为不满,据理力争之下,“顾命八大臣”让了一步,两宫太后获得“阅览奏章”的权力,但也仅限于“阅览”。面对咄咄逼人的“顾命八大臣”,两位太后明显处于劣势,于是暂时忍了这一局,并结成了统一战线,抱团取暖。

不料,几天后,不知受谁的指示,御史董元醇上了个折子,把刚平静下来的朝局又给整乱了。董元醇在折子里说,现在是多事之秋,皇上年龄尚幼,多亏太后“宵旰思虑,斟酌尽善,此诚国家之福也”,虽然本朝此前没有“太后垂帘之仪”,但审时度势,不得不做出这样“通权达变之举”。

“顾命八大臣”一看,让俩女人垂帘听政,这还了得!“勃然抗论,以为不可”,非要治董元醇的罪。但治罪的谕旨必须要由两太后“盖章”才能生效,两太后拒不“盖章”。双方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史书记载:“声震殿陛,天子惊怖,至于啼泣,遗溺后衣”。小皇帝都吓尿了裤子。

最后,还是两宫太后妥协了。她们盖了章,董元醇被流放。

慈禧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她开始思索如何破局。

慈禧怎样掌握大权的

3、辛酉政变,诛杀顾命八大臣,两太后垂帘听政

慈禧知道,要想改变不利的局势,必须找到一个突破点。这个突破点就是承德。

当时咸丰帝说是“狩猎”,其实就是害怕英法联军攻入北京而逃到承德的。当时他带来承德都是自己的宠臣,那些不得志的臣子,都被留在了北京,同英法联军交涉。

慈禧看出来,要想扭转颓势,必须联合北京的那群人,共谋大事。“北京帮”的核心人物是奕䜣,另外加上军机大臣文祥。

咸丰帝死后,奕䜣去承德哭祭,又应召去见两宫太后。双方一见面,就达成了共识,一定要消灭掉“顾命八大臣”!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先离开承德,回到北京。

“顾命八大臣”坚决不同意回京,直到胜保带兵来到热河“护驾”(其实是逼宫),京师廷臣、直隶总督等也纷纷请求皇帝早日回京。两宫太后又以按照祖制,要回北京举行新帝登基典礼并安葬先帝等为由,一面催促八大臣尽早定下回京日期,一面大赏八大臣,令其“大喜过望”,终于同意回京。

“顾命八大臣”不知道,一旦同意回京,他们的生命就开始倒计时了。

1861年9月23日,慈安、慈禧、同治皇帝、“顾命八大臣”,陪着咸丰帝的梓宫(也就是棺材),正式从承德启程回京。

慈安、慈禧一把咸丰帝的梓宫送上车,就立刻与“顾命八大臣”中的载垣、端华一道,从小路日夜兼程奔赴北京。之所以带上这两个人,是让其他“六大臣”放心。

于是其他“六大臣”放心地跟着车驾慢慢悠悠地往京城走,足足比两太后晚了4天才到京城。

慈禧到京后,立刻联合奕䜣,以小皇帝的名义发布诏谕,说“顾命八大臣”“矫诏擅权”,跟着来京城的载垣、端华二人立刻被逮捕下狱。随后慈禧又派兵到路上捉拿“顾命八大臣”的其他六人。这就是著名的“辛酉政变”。

10月1日,恭亲王奕䜣成为议政王、军机大臣。在军机大臣文祥的号召下,两宫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并改年号“祺祥”为“同治”。

10月6日,命载垣、端华自尽,“顾命八大臣”的领军人物肃顺被斩首,其他顾命大臣皆革职,永不叙用。

慈禧就这样,与慈安、奕䜣等人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把控了朝政。这一年,慈禧才26岁。

但慈禧仍不甘心,她想乾纲独断。

慈禧怎样掌握大权的

4、甲申易枢,罢免曾经的盟友恭亲王奕䜣,独掌大权

同治四年,也就是1865年,慈禧褫夺了奕䜣“议政王”的封号,奕䜣忍了。慈禧遂变本加厉。

1875年,同治帝驾崩,爱新觉罗·载湉即位,也就是光绪皇帝。1881年,慈安太后暴毙。官方说法是脑溢血,民间传言是被慈禧毒死。于是接下来慈禧开始全力针对曾经的盟友——奕䜣。

慈禧左右逢源,一方面支持洋务派,另一方面,也利用顽固派打压奕䜣。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成为慈禧的重要助力,慈禧在与奕䜣的权力相争中逐渐占了上风。

光绪十年,也就是1884年,法国不断侵略越南。奕䜣及其主持下的军机处不想轻易开启战端,引起朝臣交章弹劾,追究越南局势失利的原因。适值清军在前线溃败,慈禧太后震怒,同醇亲王奕譞合作,以 “委靡因循”的罪名,将以奕䜣为首的军机大臣全部罢黜,停奕䜣亲王双俸,命他“家居养疾”。

这是慈禧发动的第二次政变,称为“甲申易枢”。自此,慈禧终于拥有了不受制约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十几年之后,慈禧发动了她生命中第三次政变,也是最后一次政变——戊戌政变,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皇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

十月二十二日(阳历11月15日)未时(下午2时左右),这个左右朝政48年的女人死了,结束了她复杂的一生。

标签:慈禧太后清朝历史 上一篇:新疆对清朝的统一有什么作用 下一篇:清朝公主是怎么选驸马的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抢占沙发抢占沙发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吾爱诗经网立场。

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业界动态 / 本周热文 / 你言我语

最近更新

最新排行

历史图库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