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logo

首页 > 历史人物 > 张辽

张辽

张辽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也是历史上最出名的将领之一。张辽早期经历坎坷,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等人,期间恪尽职守,公私分明。后来曹操击败吕布,张辽转投曹操麾下,此后深得曹操重用,并立下诸多战功。要说孙权最忌惮的将领,那肯定有张辽的一席之地,因为到了张辽晚年,孙权依然对他十分畏惧。主要还是因为张辽曾大破吴军,威震江东,给东吴那边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关于张辽的更多生平事迹,一起来了解下吧。

查看更多+

基本资料参与事件人物关系相关文章

本    名 张辽 主要成就 阵斩蹋顿,大破乌桓;合肥之战,威震江东
字    号 文远 官    职 征东将军、前将军
所处时代 汉末三国 爵    位 晋阳侯
民族族群 汉族 谥    号 刚侯
出生地 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 持麾经历 白狼山之战
出生时间 公元169年 好    友 关羽
去世时间 公元222年    

 

张辽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聂壹的后人。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闻风丧胆。又率领追兵,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

黄初元年(220年),张辽进封晋阳侯。染病之后,依旧令孙权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病逝于江都,谥曰刚侯。张辽为历代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人物生平

颠沛奔波

张辽出生于并州雁门郡马邑县,其家乡位于汉朝的北方边陲,人习戎马,畜牧於野。张辽本是聂壹(马邑之谋的发起者)的后人,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为张姓。

张辽出生时,塞外的胡人已经在檀石槐的统治下而变得非常强盛。因此,张辽所在的雁门郡经常遭到胡人的杀掠洗劫。熹平六年(177年),雁门郡的军民曾与一些匈奴人联合反攻檀石槐,却大败而还,死伤惨重。张辽自幼就经历了大量的边塞战乱,少年时便成为雁门郡的郡吏。

中平五年(188年)三月,并州刺史张懿在抵御胡人的进攻时,战败被杀。

继任为并州刺史的丁原因为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他带兵赶赴京城,去接受大将军何进的领导。大将军何进又派遣张辽前往河北募兵。张辽在河北共募得千余人,然后,返还京城向何进复命。何进被宦官所杀。愤怒的将士们攻杀宦官。幸存的宦官劫持汉少帝。最终,董卓立下了救驾的大功,回京后,便掌握朝中大权。由于何进已死,张辽作为大将军何进的直属部下之一,便像何进的其他部属一样,统兵从属于董卓。后来,董卓败亡。张辽统兵从属于吕布,迁任骑都尉。张辽虽然“以兵属吕布”,但他以北地太守或鲁相的名义,在吕布军中仍保持相对的独立地位。

不久,李傕、郭汜、樊稠等人攻打长安,击败吕布。北地太守张辽(北地位于凉州,在吕布向东逃亡之前,张辽就已经被朝廷授予此职)跟从吕布向东奔逃,漂泊辗转于关中、荆州、豫州、司州、并州、冀州、兖州。在兖州,吕布集团又吸收了陈宫等人,并在此处鏖战曹操,战事持久而惨烈。吕布集团曾数次战胜曹操,一度将曹操打得仅剩1万余士兵。后因蝗灾大起而各自罢兵。休整之后,曹操击败吕布。张辽又随吕布前往徐州。

建安元年(196年),吕布夺取徐州,成为徐州牧。张辽任职为鲁国的国相,时年二十八岁(古代用农历记录虚岁。农历的28岁为公历的27岁)。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的部下奉命用金子购买军马,但在途中,金子都被刘备军队抄掠走了。张辽虽然与关羽交好,但依然奉命出战,与中郎将高顺一起攻打刘备军队。刘备军向曹操求援,曹操便派遣夏侯惇救援刘备。高顺、张辽先是共同击败夏侯惇,随后又共同击溃刘备。

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吕布的嫡系将领侯成、宋宪、魏续三人绑缚陈宫向曹操投降,并打开城门使得曹操军队急速冲入下邳城。然后,曹操使吕布彻底破灭于下邳城中。然后,张辽率领自己的军队归降曹操(同一时期,至少有5篇类似的史书记载可以共同论证,张辽的投降时间晚于吕布在下邳的破亡。《资治通鉴》记载,在曹操对下邳城内的投降者们以礼相待之后,张辽率军投降)。曹操将张辽拜为中郎将,并赐爵关内侯。而张辽的鲁国国相的职务则由毕谌来接替。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派颜良袭击白马,曹操命张辽与关羽为前锋去救援白马,击破袁军。

在官渡之战,张辽数有战功,迁裨将军。等到曹操击败袁绍主力后,另派张辽平定鲁国诸县。

c8177f3e6709c93db252c78b9f3df8dcd100542e.jpg

从攻袁氏

建安七年(202年),张辽从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时,累有功劳,行中坚将军。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攻袁尚于邺城,袁尚坚壁守垒,曹军久攻不下。因此曹操采纳郭嘉之计让二袁自行内斗而先还许都,同时令张辽与乐进攻拔阴安,把当地百姓迁移到黄河以南。

建安九年(204年),张辽再次随曹操攻打邺城,这次终于攻破邺城。张辽奉命别巡赵国、常山,招降了那些靠近太行山边缘的诸多贼众及黑山孙轻等。此后,再度随曹操攻击袁谭。

建安十年(205年),袁谭败亡后,张辽受命安抚海滨一带,征破辽东军阀公孙度所置的营州刺史柳毅。又与长广太守何夔合兵平定了矣平的从钱等人。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上表汉献帝,称张辽、于禁、乐进说:“武力强大,计谋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洁,每次征战,身先士卒,勇猛顽强,无坚不摧;亲自擂动战鼓,忘了疲倦。他们单独领兵征讨,统率全军,抚慰将士,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临敌决策,没有失误。论功记职,应该给予显要荣宠。”

收复东莱诸县后的张辽引军还邺城,曹操亲自出城迎接,邀请张辽同乘一辆车,并任命张辽为荡寇将军。

张辽率军攻打荆州,平定江夏诸县,引军还,屯兵在临颍县,受封为都亭侯。

大破乌桓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要征讨在柳城的袁尚、袁熙与乌桓。张辽进谏:“许都,是天子所在的地方。现今,天子就在许都,曹公北征甚远,若刘表派遣刘备攻击许都,占据它而号令四方,明公您大势去矣。”曹操推测刘表必不能任用刘备,于是,大军出征。

八月,曹操带领先锋部队登上白狼山,突然与敌兵遭遇。敌人的数量很多。当时,曹操军队的主力重兵还在后方,尚未到达前线,而曹操身边只有少量的军队。曹军将士们希望等待后续部队,并对当前的危险局面都感到恐惧。

在“左右皆惧”的曹军氛围中,张辽力排众议,反对畏敌不前,极力劝说曹操应当趁着胡虏的阵势不整,立刻进行交战,而不是等待后援。张辽劝战时的语言、神态皆是壮气奋发。曹操十分欣赏张辽的雄壮斗志,又看见乌桓的军队尚未排好战斗阵形,于是,采纳了张辽的建议。曹操亲自将自己所持的麾,授予给张辽暂用,下令由张辽指挥先锋部队出战。张辽率军突击,大破乌桓军队,并临阵斩杀了以“骁武”著称的乌桓单于蹋顿。(曹操“自以所持麾授辽”。《淮南子·主术训》:“军之持麾者,妄指则乱矣”,说明,“持麾”的作用在于“指”,张辽负责白狼山之战的临阵指挥。《魏武军令》:“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说明,曹军各部的进攻方向、进攻时机全由张辽决定。以上两文相结合,说明,因为张辽“持麾”,所以,白狼山之战的每一个参战将领都必须接受张辽的指挥,否则,会被依法处斩。因此,《三国志·武帝纪》关于白狼山之战的记载,只需写张辽,没必要写其他的参战将领,也没必要写“等”字。)此役,虽然敌众我寡、左右皆惧,并且,“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但是,张辽极力主张迅速进攻,终于,其疾如风,虏众大崩,胡、汉降者二十馀万。

在白狼山之战后,张辽开始名声卓著、脱颖而出。后世也因为白狼山之战而对张辽多有赞誉。唐朝的昭文馆大学士甚至将张辽与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于是有诗句写在《登长城赋》:“卫青开幕,张辽辟土,校尉嫖姚,将军捕虏。”(相关释义:“卫青开幕”是指卫青破匈奴,“张辽辟土”是指张辽破乌桓。“嫖姚”可能是特指曾经在漠南之战时任票姚校尉的霍去病,也可能是泛指迅捷有力。“捕虏”可能是特指白狼山之战的“虏众大崩”,也可能是泛指捕捉胡虏。)

勇者得前

建安十四年(209年),庐江豪强陈兰、梅成占据氐(氐,可能是指六安国全部、庐江郡北部、九江郡西部)的六个县作叛。曹操于是遣于禁、臧霸等去讨伐梅成,又遣张辽督领张郃、牛盖等去讨伐陈兰。当时,于禁的军队率先到达,梅成诈降于禁。于禁中计,轻率地回军。梅成旋即复叛,带其军众投奔陈兰,二人又率众转入灊山自守,占据了地利。灊山(今为安徽省潜山县)中有天柱山,高峻约有二十馀里,道路险狭,陈兰等众避于其上,山下进军难通。张辽意欲进入天柱山追剿敌军,诸将皆说:“此山道路险恶,我军兵少,很难可以深入用兵。”张辽却说:“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只有勇者可以前进)。”于是进至山下安营,起兵上山攻击,终于斩下陈兰、梅成首级,尽虏其众。曹操论诸将功劳,说:“登上天柱山,踏过险峻,成功讨取陈兰、梅成,都是荡寇将军张辽的功劳。”于是增其邑,假节。

d53f8794a4c27d1e0486f2b81bd5ad6eddc4382e.jpg

守卫合肥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从征孙权,攻濡须。后来,曹军攻破孙权江西营,擒获孙权都督公孙阳。曹操望孙权军,慨叹孙权军队的军容齐肃,于是撤兵。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孙权亲征皖城,张辽从合肥向皖城驰援,在增援途中得知皖城失守。张辽在硖石的南面迅速筑起了一座被称为“南硖戍”的堡垒,作为合肥的前哨。

同年七月,曹操征伐孙权。同年十月,曹操无功而返,自合肥还。

曹操在离开合肥时,带走了大批部队欲作西征之用,给屯驻合肥的张辽与乐进、李典等将领只留下了七千余人。张辽得知曹操有西征之意,认为合肥即将孤立无援,孙权必会趁机来攻,于是开凿了藏舟浦,用来隐藏舟船。

筑垒硖石南、开凿藏舟浦,都展现了张辽防患于未然的深谋远虑。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率领重兵西征张鲁,让护军薛悌送去一封信函,信函边还写明,要在有敌人来攻时再打开来看。

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东吴首领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围合肥,张辽与诸将打开信,信中说:“若孙权军来到,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不得与战。”曹操只在信中明确了3位将领的分工,但是,完全没有提及何时出城、何时撤退、出城人数、攻向哪里、如何接应等具体措施,况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因此,合肥诸将们都充满疑虑。在“诸将皆疑”的氛围中,张辽审时度势,根据曹操远征汉中而合肥缺乏后援的现状,做出了分析,提出在合肥城还没有被孙权大军完成合围之前,率先出击,“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就可以守住城池。张辽此番分析消除了诸将的疑惑。李典也对张辽所说的话表示赞同。

于是,张辽在当夜募集敢于出城迎战的精锐将士八百人,开剥牛肉赏给将士饱食,准备明日大战。天色刚亮,张辽披甲持戟,亲自先登直陷敌阵,撕裂了东吴军队的防线。在他率军冲入东吴的营垒之前,张辽就已经亲自斩杀了数十名东吴士卒和两名东吴将领。他一边大声呼喊着自己的名号,一边登锋陷阵,冲入东吴的营垒。此后,张辽率军继续猛攻,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之下。孙权见状大惊,东吴众将士也因惊慌失措而不知道该如何应付,于是,孙权等人逃跑到一座较高的山冢上,用长戟来自卫。张辽见敌方主帅退避,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对战。但孙权没有轻举妄动,随后孙权发现张辽所率领的士兵非常少,于是聚拢东吴军队将张辽的部队重重包围。张辽在吴军阵中左冲右突,终于打开包围圈,率领部下们突围。在第一次突围时,张辽带领着先出的几十人突出了重围。而在东吴军队的包围圈中,依然有张辽军馀众几百人(张辽军馀众有几百人,该结论是由“辽募其敢死者八百人,登锋陷阵,大破之”、“吴人夺气”、“众心乃安”等史料推定)。馀众几百人大声呼喊:“将军要舍弃我们吗?”由于馀众的人数很多,馀众的呼喊声很大,可以被远处的张辽听到。于是,张辽带领着先出的几十人,又杀入了重围,救出了馀众几百人。孙权军队皆望风披靡,没有人敢抵挡张辽。从早晨战至日中,吴军锐气为张辽所夺,“权众破走”。张辽还城修业进行守备,合肥的军心因为首战大胜而安定了下来,李典、乐进等合肥诸将们都对张辽表示叹服。(注意事项1:首先, “杀数十人,斩二将”只是“冲垒入”之前的事迹,不包括“冲垒入”之后的时间段。其次,因为前文的“被甲持戟,先登陷陈”、后文的 “大呼自名”都是张辽的单人动作,所以,夹在中间的“杀数十人,斩二将”是张辽在“冲垒入”之前的单人斩杀数。)(注意事项2:东吴猛将陈武每逢作战皆是所向无前,却战死于此次战役。陈武的阵亡时间,有所争议。陈武的阵亡地点,一定远离津北。这是因为《甘宁传》的津北名单有“唯”字,无“等”字。详见下文的“排除津北组”、“后期津北组”、“后期津南组”。)

此前,张辽亲自提出“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的作战方略,至此,完全实现目标。战果描述分别是:敌方的“吴人夺气”、己方的“众心乃安”。此外,《三国志》的“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魏书》的“孙权率十万众围合肥,辽募其敢死者八百人,登锋陷阵,大破之”、《魏略》的“张辽为孙权所围,辽溃围出,复入,权众破走”都表明张辽800人是大胜而归。

在张辽800将士成功以少胜多之后,合肥城内因为军心稳定而守则必固。反观孙权的军队则“吴人夺气”,丧失了斗志。孙权虽然首战失败,但曹军主力被张鲁牵制在汉中而无暇东顾(建安二十年,合肥之战发生在八月,曹操征讨汉中从三月战至十一月),因此,孙权不愿错失良机,在收拢败兵之后,仍然凭借着明显的兵力优势,继续围攻合肥十馀日。然而,孙权军队因为士气低落始终攻不下来,于是退兵。张辽率领诸军乘势追击,几乎再次捉住孙权(“几复获权”的“复”,表示再次的意思)。同时,张辽又统筹了战局,准确预估了孙权的逃生路线,并分兵绕过东吴军队进行毁桥。而孙权与甘宁蹴马趋津,又有谷利鞭马助势,才得以跃过断桥,死里逃生。张辽因为不知道孙权的相貌而错失了活捉孙权的机会。曹军士兵听说此事都表示叹息悔恨。曹操闻此,对张辽的表现大加赞许,并拜张辽为征东将军。

当时,曹魏军队的主力远在汉中,而曹魏江淮一带的兵力则非常空虚,无法派遣援兵。正是所谓的:“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因此,曹操非常看重张辽在此战中立下重大功劳,史载“太祖大壮辽”,“大壮”两字在《三国志》里仅用过两次,分别是在《张辽传》、《徐盛传》,可见分量之重。

张辽在此次战役中,前后共发起两次进攻,皆大胜东吴。虽然,孙权本人在这两次突袭中,分别以“走登高冢”、“蹴马趋津”的方式逃离危险,但是,东吴军队却遭受了重创。

在战役前期(张辽800人冲锋),已经突出重围的张辽又回身去拔出余众,体现了甘苦与共的道德信念。在战役后期(张辽追击东吴),正在猛攻敌军的张辽又分兵去毁桥,体现了统筹兼顾的指挥艺术。

《武帝纪》、《乐进传》都没有乐进在合肥之战的贡献记载。《李典传》中李典对张辽所说的“顾君计何如”表明了张辽制定决策。在不计列传传主的影响时,《武帝纪》、《温恢传》、《乐进传》、《李典传》的江淮地区军务都是张辽名列在乐进、李典之前。而《吴书》在合肥之战的所有列传更是只记录张辽,却无乐进、李典。这些史书记载都体现了张辽在合肥的主导作用。

此役之后,若江东小儿啼哭不止,其父母只要吓唬说:“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童就不敢再哭泣了。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再征孙权。到合肥后,曹操循行视察昔日张辽作战的地方,赞叹良久。于是,给张辽增兵(“乃增辽兵”意味着张辽因为征东将军之职而在216年显著增加兵权,此后的统兵数量难以考证),多留诸军,迁徙去居巢屯驻。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季,曹军抵达居巢,开始进攻濡须。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正月,曹操大军在居巢集结完毕,并在二月全线猛攻濡须,迫使孙权退走。三月,孙权又派遣徐详向曹操请降。曹操回师,留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居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曹仁于樊城,适时孙权称藩于魏,为了让孙权安心攻打荆州,于是曹操召张辽及诸军悉数回救曹仁。张辽素来知晓曹操的用意,虽然他收到诏令较晚,但向樊城的进军速度却很快。而张辽尚未到达,徐晃就已经打败关羽。张辽便与曹操会师摩陂,曹操乘车出来慰劳他,并派他屯于陈郡。

转官晋爵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魏王,张辽从征东将军平级转任为前将军,又分封其兄张汛(或作“张泛”)及一子列侯。同时,赐给张辽的帛多达千匹,谷多达万斛。

不久孙权再叛变,张辽还屯合肥,并进爵都乡侯。曹丕赐舆车予其母以示荣宠,并派遣兵马送其家人到他驻军的地方,又派遣向导们预先在各地张贴告示,宣告张辽的家人将要到临,指引着大家出迎。张辽所督诸军的将士官吏们都罗列在道路两侧,拜迎张辽的家人。看见此景的人们都认为这是十分荣耀的事。

同年,曹丕称帝,再封张辽为晋阳侯,增邑千户,并前二千六百户。

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到洛阳皇宫朝拜,曹丕便引张辽会晤于建始殿,亲问其昔日破吴时的情状。张辽述说过后,曹丕向左右叹息道:“简直是古代的召虎啊。(召虎,即召穆公,是与方叔、尹吉甫、南仲等齐名的西周大将。他曾平定淮夷,所以被曹丕借作比喻。)”于是,曹丕下令为张辽建造屋舍,替其母兴建殿室,当年跟从张辽突破吴军阵线、直冲孙权帅旗而临时应募的一众步卒,都被封虎贲。

病逝江都

黄初三年(222年),孙权再次向曹魏称臣。张辽奉命还屯雍丘,却在此得病。曹丕遣侍中刘晔带著太医审视其疾,并令虎贲卫士们往来传达张辽病况,为张辽问病的使者经常在路上互相遇见。梁章巨《三国志旁证》中提到“汉三公病,遣中黄门问病。魏、晋则黄门郎,尤重者或侍中。(张)辽位未至公,而遣侍中,盖宠之也。”可见曹丕如何重视张辽。

张辽之疾久未痊愈,曹丕命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行营,自己则车驾亲临,握着他的手,赐给他御衣,太官每天来送御膳。病情稍有好转后,张辽便返回其屯军之所驻军,忠于职守。

正当其时,孙权再次背叛曹魏,曹丕派张辽乘舟,与曹休到海陵临江驻防。此时,虽然张辽受到曹休(曹丕的族兄)的督领,但孙权得知张辽至此,甚为忌惮,敕令诸将道:“张辽虽然抱病,但仍是勇不可当的,千万要谨慎在意!”同年,张辽与王凌等人进军至广陵。一天夜里,吕范等人的东吴水军漂至北岸。张辽与王凌等人出战,大破吴将吕范等人,并缴获了大量舟船。但张辽的病情却也日渐严重,最后终于在江都逝世,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曹丕为之流涕,谥曰刚侯。其子张虎嗣任其爵。

黄初六年(225年),曹丕追念张辽、李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一役中,张辽、李典仅以步卒八百人,破贼十万之众,自古用兵,未见如此。他们使贼众至今仍气为之所夺,真可谓国之爪牙。现分封张辽、李典的家族各增邑百户,对他们两人各自的一个儿子赐爵为关内侯。”

正始四年(243年),张辽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

历任官职:郡吏,骑都尉,北地太守,鲁相,中郎将,裨将军,行中坚将军,荡寇将军,征东将军,前将军。

622762d0f703918ff591d156513d269758eec4ee.jpg

轶事典故

张辽止啼

在公元215年的合肥之战,虽然孙权带领十万大军,以及吕蒙、甘宁、陈武、徐盛、宋谦、潘璋、贺齐、凌统、蒋钦等众多的东吴名将一起进攻合肥。但是,张辽率领800人冲阵东吴十万大军,使得孙权以“走登高冢”的方式逃命,张辽突出重围之后,为了救援那些身陷重围的将士们而再次冲进入东吴十万大军。猛将众多的东吴军队都无法挡住张辽,最终,被张辽击破而败走。从此,张辽威震江东。每当江东地区的小孩们啼哭不止,小孩们的父母就会说“张辽来了”来吓唬小孩们。

唐朝李翰所作的《蒙求》收录了“张辽止啼”的典故。该典故也被《太平御览》收录多达3篇(卷二百七十九,即兵部十;卷四百三十四,即人事部七十五;卷四百八十八,即人事部一百二十九)。

而在日本,民间流传着“辽来来(辽来々)”的俗语。该俗语,是缘于唐朝、宋朝的中日文化交流,使得“张辽止啼”的典故传入日本,并在日本民间兴盛了数百年之久。直到1274年的文永之役,该俗语在日本民间的盛行地位才被“蒙古来袭”所取代。

公私分明

当年,关羽暂时投于曹操营下,张辽与关羽为好友,曹操便派张辽以关羽私交好友的身份去寻问关羽的去留之心。关羽表明只会跟随刘备。因为是曹操要问,所以,张辽不得不回复,并因此感到为难:若说实话,怕曹操杀关羽;若说假话,不是事君之道。张辽沉思良久,叹息道:“曹公,是君父;关羽,是兄弟(君父是对君主的尊称,与臣子相对应)。”最终,张辽在担忧关羽安危的同时,依然坚持履行臣子的责任,而且,张辽还为关羽担保“必立效报公而后去也”。

张辽此举,不但使得他与关羽之间的私人情谊得到了后世文人的千古传颂,而且还被后世认为是臣子们恪守责任、能识大体的榜样,如南朝宋左仆射刘穆之曾说:“我蒙公(指刘裕)恩,义无隐讳,此张辽所以告关羽欲叛也。”尚书右仆射何尚之亦曾言:“臣思张辽之言,关羽虽兄弟,曹公父子,岂得不言?”

顾全大局

张辽与李典、乐进素来不睦,甚至与李典有旧日的仇怨(昔日,张辽所在的吕布集团、李典所在的乘氏李家,双方曾经展开激烈厮杀,血债累累:吕布集团本来已经数次战胜曹操,但因蝗灾大起,吕布集团缺粮,求助于乘氏李家。乘氏李家假装帮忙,以肥牛、酒、胡饼麻痹了吕布集团,却趁机将吕布集团击破。吕布集团溃退之后,同仇敌忾、卷土重来,猛烈地报复了乘氏李家,李典的至亲李乾也被吕布集团所杀),但在合肥城面对东吴大军的侵攻之际,张辽依然能够不计前嫌地邀请李典共同出战。李典也同样展现了顾全大局的风度,愿与张辽一同出战。

改过自新

有一次,张辽与他的护军武周产生了矛盾。张辽来见扬州刺史温恢,希望请胡质来担任他的护军。胡质以生病为借口,推辞了任命。张辽、胡质出屋之后,张辽对胡质说:“我非常地器重你呀,而你为什么要如此辜负我呢?”胡质说:“古人管仲、鲍叔牙相交:管仲在生意分红时取走了很多,鲍叔牙仍然相信他不是贪心的人;管仲在参军打仗时常常逃跑,鲍叔牙仍然相信他不是胆小的人;听闻诋毁管仲的流言,鲍叔牙不会相信那些流言。这样的交情才能长久啊!武周身为雅士,在往常,您对他赞不绝口,如今却因为一些小事就产生了矛盾。何况我胡质才能浅薄,怎么能始终得到您的信任呢?这才是我不愿就职的原因啊。”张辽非常感激胡质所言,于是便改过自新,与武周又恢复了和睦。

张辽热点

查看更多

张辽简介

查看更多

张辽生平

查看更多

张辽结局

查看更多

张辽野史

查看更多

最新人物最热人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