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趣闻趣事 > 古代过冬取暖七大神器 其中一项延续至今

古代过冬取暖七大神器 其中一项延续至今

时间:2018-12-13 12:09:40来源:本站整理作者:文藏阅读:

每到寒冷的冬天,出门就要做好各种防寒准备,不然冻感冒了更加难受。其实在穿着上,现代人和古代人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都是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的严严实实,唯一区别是我们现代的取暖工具要丰富高效很多,这是古代技术不具备的。不过古人的智慧千万别小看,他们也会发明出属于自己的取暖神器,而且非常实用。今天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这七种取暖神器,而且其中有一项延续至今,下面就赶快来看看吧。

古代过冬取暖七大神器 其中一项延续至今

又到了天寒地冻的季节,很多地方迎来初雪,在“断崖式”降温的支配下,网友调侃北方人过冬靠暖气,南方人过冬靠一身正气。那么问题来了,在古代没有暖气、空调、电热扇,古人是怎么过冬的呢,难道真的单凭一身正气过冬?

其实,古代人过冬还是有很多绝招的,很多方法至今都在被人效仿。

古代过冬取暖七大神器 其中一项延续至今

汤婆子

“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宋代黄庭坚的诗《戏咏暖足瓶》,就说到古人晚上用汤婆子取暖。热水袋就是在塑料问世后,由汤婆子演变而来。汤婆子有个扁圆的大肚壶,上方是灌水的螺帽小口,盖子里还有防渗漏作用的厣(yǎn)子。把汤婆子放在被窝里,暖手暖脚,美滋滋,甚至《剪灯新话》的作者瞿佑(明代)形容这才是真正的温柔乡——“布衾纸帐风雪夜,始信温柔别有乡”。

古代过冬取暖七大神器 其中一项延续至今

饮热酒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下雪天,与好友共饮一杯热酒,好不惬意。古人说喝酒取暖,注意,这里特指热酒。热酒能消除酒中的一些有害成分,而且不易醉人。喝热水过于寡淡,喝热茶又太过文艺,不如喝杯热酒,一边看雪,一边把酒言欢,再悠然不过。但须留神,小酒怡情,大酒伤身,切不可贪杯。此外,古人也利用食物取暖。

古代过冬取暖七大神器 其中一项延续至今

热炕头

“热水温我手,火炕暖我躯。”王冕《冀州道中》的这半句诗,通俗易懂。北方独有的火炕,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古人的这项伟大智慧发明,与现代暖气的原理异曲同工。炕搭在卧室,灶垒在过堂屋,炕与灶隔墙相通,灶台的热气通过管道扩散到炕的四处,炕就热起来了,废烟最终汇集到烟囱口排放到室外。老话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冬天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炕头取暖、聊天,这是古代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古代过冬取暖七大神器 其中一项延续至今

椒房火墙

“今宵驾幸池头宿,排比椒房得暖无?”椒房,是用椒和泥涂抹墙壁,使室内温暖、芳香,并象征多子。因为椒房殿是西汉未央宫皇后所居的宫殿,因此椒房也成了后妃的代称。另外,早在秦汉时期也已出现取暖的火墙,火墙与炕类似,也是利用炉灶的热气采暖,只不过把通气管道安置在了墙上。

古代过冬取暖七大神器 其中一项延续至今

火道地龙

“地炕蕴火多,郁养催瓜菽”,这句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宫廷剧里的地龙。明清时期,皇宫都采用火炕取暖,但是宫廷中又不方便设置大烟囱,因此就在地砖下面铺设纵横相通的火道,直通殿外的地炉子,热气既能均匀地扩散到地面每个角落,又没有烟气污染,这便是地龙了。现在的地暖,就是源于地龙设计。

古代过冬取暖七大神器 其中一项延续至今

小手炉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古人没有暖宝宝,但有精致小巧的暖手炉,这可是小姐、夫人们的必备,就连男子都拒绝不了它的融融暖意。很多古装剧,尤其是宫斗剧里,冬日里的嫔妃们人手捧着一个小铜炉,更添弱柳扶风不深寒的娇柔之态。

古代过冬取暖七大神器 其中一项延续至今

火炉火盆

“背窗雪落炉烟直”,南方的雪在李清照的词里也是格外寒。烤火是普通老百姓最便宜最直接的取暖方式了,古代人过冬都会储备很多柴,富贵人家则烧煤烧。有一年正月大雪,宋太宗感念皇帝可以在暖室避寒,贫苦百姓过冬却异常艰难,因此派人特地给开封城的穷苦百姓和老年人送去衣服、食物和木炭。这就是“雪中送炭”的由来。

另外,古人也很讲究衣服、被褥方面的取暖,这里便不再一一赘述了。

标签:古代过冬取暖神器 上一篇:古代皇帝吃剩下的饭菜会如何处理?竟然成了一条致富之路 下一篇:庞德抬棺战关羽是怎么回事?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抢占沙发抢占沙发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吾爱诗经网立场。

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业界动态 / 本周热文 / 你言我语

最近更新

最新排行

历史图库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