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为什么方孝孺宁愿被朱棣诛十族,也不愿意投降?

为什么方孝孺宁愿被朱棣诛十族,也不愿意投降?

时间:2020-07-16 14:39:18来源:本站整理作者:历史圈的王半仙阅读: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朱允炆放弃皇位下落不明,朱棣也因此夺了皇位当了皇帝,然而在这件事情上,自然会有很多人反对,其中方孝孺又是反对人群中下场最惨的一个,被诛灭十族,比诛九族还要更惨。但是方孝孺尽管知道自己的结局,却也依然不肯投降,他这样做又是为什么呢?即便是自己族人们的性命,方孝孺也毫不在乎吗?究竟方孝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不肯投降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方孝孺宁愿被朱棣诛十族,也不愿意投降?

1、朱棣与方孝孺有什么矛盾

时间来到1402年5月,你嘴里哼着小调:艳阳天那个风光好,红的花是绿的草,你乐乐呵呵向前跑,踏遍青山人未老。此时,二位身穿飞燕服,腰系绣春刀的锦衣卫拦住你的去路,拿出一本小册子,厉声问道:你可是张三?你被锦衣卫的威严震慑住,唯唯诺诺应到:小人便是张三。 “你可认识方孝孺?” “我和他同窗读过几年书,算是朋友” “这就对了,带走”话音未完,二位锦衣卫就把你押走了,而且并不是押往刑部大牢或者诏狱,因为下一个地方就是你人生最后的旅途-刑场。

你是否也和张三一样满脸疑惑,仅仅因为是方孝孺的朋友,就得被砍头?

这个事得从朱元璋心爱的孙子朱允炆说起,朱允炆生性老实,实在没有什么威严的帝王之相。但毕竟孝顺乖巧,也深得老朱喜爱。而朱允炆的叔叔朱棣则偏居一隅当北国藩王,也就是“燕王”。虽有雄才大略却被老朱安排在边塞,每天吃烤全羊,喝喝酒,看日出日落,顺便感慨一下人生。

这正是“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能文能武的明成祖朱棣,当时是暴躁老哥一个。

后来朱允炆当了皇帝,身边很多权臣就开始进言朱棣功高盖主,怕有朝一日是个祸害,怂恿朱允炆削藩。后来朱棣被逼的没办法,就起兵造反了,仗打了三年,最终朱棣取胜,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毕竟出师无名,于是想请方孝孺帮自己起草诏书。

方孝孺又是谁呢?明朝大臣、文学家、思想家。而且自幼就是神童,十里乡间可谓是小有名气。朱元璋在世时,因为治国理念不同(朱元璋主张乱世用重典),虽然知道方孝孺是个人才,但还是先让他回乡休息一段时间。后来,朱元璋临终嘱咐朱允炆务必让方孝孺回京帮他。朱允炆继位后,就按照太祖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

为什么方孝孺宁愿被朱棣诛十族,也不愿意投降?

2、朱棣为何要杀方孝孺

朱棣破城后,因为方孝孺在当时有着第一大儒的身份,身边的人也警告千万不能杀方孝孺,杀了他,天下读书的种子也就断了。所以朱棣一开始对方孝孺还是客客气气。但即便建文帝朱允炆兵败下落不明,方孝孺仍然不愿意投降,还怒斥朱棣为何要来抢皇位?朱棣说朱允炆没有儿子。方孝孺说即便没有儿子,他还有个弟弟。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终于说到起草诏书这事了。

诏书这个事情是个导火线,以下是原话。

方孝孺:死即死尔,诏书不草。

朱棣:诏不草,灭汝九族。

方孝孺:莫说九族,十族何妨?

方孝孺父亲这边四族,方孝孺母亲那边三族,方孝孺岳父一族,岳母一族,共九族。

为什么方孝孺宁愿被朱棣诛十族,也不愿意投降?

3、方孝孺为何诛十族也不肯投降

后来方孝孺在诏书上写了“燕贼篡位”,这简直就要把朱棣气炸了。于是朱棣下令把朱棣亲戚内的九族都抓起来,加上方孝孺的朋友以及门生。就是所谓的“诛十族”。所有人加起来足足八百多人,朱棣在南京聚宝门那设立了一个刑场,让方孝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朋好友死在自己面前,最后一个才处死方孝孺。八百多人足足杀了七天,当时血流成河,腥味臭不可闻。因一人而诛杀八百多无辜之人,朱棣当时也确实是暴躁老哥。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方孝孺宁愿死也不愿意投降朱允炆呢?如果是忠于明朝,朱棣也是老朱家正统血脉,明朝并无落入外人之手。其实说到底,方孝孺是忠于自己读书人的气节,读书人的义气,心中的原则。圣人孔夫子在2500年前,就提倡“有杀身以成仁,毋求生以害仁”。方孝孺为当时的大儒,气节二字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份气节对他来说,比权利,财富,甚至妻儿朋友还要重要。

明成祖朱棣在诛灭了方孝孺十族后,也等同于毁灭了方孝孺的政治思想,凡民间收藏有方孝孺书籍信件皆可定罪,彻底把知识分子的种子扼杀在摇篮之中。往后的明朝200年,再也没有出现过有名气的思想政治家,这都是由于方孝孺被杀间接造成的。

标签:方孝孺朱棣明朝 上一篇:戚继光被老婆休了是真的吗? 下一篇:武则天为什么想当皇帝?这个念头是怎么出现的?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抢占沙发抢占沙发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吾爱诗经网立场。

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业界动态 / 本周热文 / 你言我语

最近更新

最新排行

历史图库更多+

回到顶部